【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國際研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較多有基因缺陷 遭自身抗體反噬9成屬男性

發佈時間: 2020/09/25

一項針對基因與抵抗新冠病毒能力之研究發現,部分重症患者基因為存在缺陷,無法有效生產干擾素以抑制病毒複製,或可解釋為何部分患者在感染後情況急促轉差,部分人卻僅有輕微甚至沒有病徵,同時意味對新冠病毒抵抗力較差或為先天形成。

綜合外媒報道,專門研究冠狀病毒與人類基因關連的國際組織「Covid Human Genetic Effort」,於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發現2項基因缺失,導致在感染後較難或無法自行產生免疫分子,結果或能解釋為何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會迅速陷入危殆,另一部分人則只呈現輕微症狀,甚至難以發現自己已患病。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

重症患者較多攜帶突變基因 90%屬男性

研究早於今年2月開始,組織收集659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與及534名病徵輕微或無病徵患者,試圖分析其全部或部分基因序列。結果發現,重症患者較有可能攜帶一種基因突變,令第一型干擾素無法形成。儘管這種基因突變甚為罕見,但仍有3.5%重症患者體內有此基因。

另一項研究涵蓋約987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研究人員發現超過1成患者,體內抗體會於受感染後攻擊體內的干擾素,形成免疫系統疾病,這種人佔有90%均有男性;作為並未患病的對照組,僅有0.3%人有發生類似情況。

據2位來自紐約市洛克斐勒大學與巴黎尼克爾兒童醫院的研究項目領導人所指,部分人可能已出現上述兩種基因缺失多年,甚至是屬於先天問題;擁有該兩種基因缺失問題者則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約15%。

干擾素屬抗毒第一防線 可防止、拖延病毒複製

報道解釋,第一型干擾素是細胞遇上病毒入侵時所產生之一種細胞素,效用包括阻止病毒複製。如干擾素發揮理想,患者受感染後或不會出現任何不適,或者至少可拖延病毒複製速度,令免疫系統有時間針對病毒作出反應。

如干擾素未發揮效果,則新冠肺炎患者只能仰賴第2重免疫機制,當中或需花費數天時間,令病毒更有機會在患者體內複製及擴散。

責任編輯:鄭禮賢